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0小题,每小题1份,共20分)
1.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的程度具有的关系是(B)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难以确定
2.影响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是(B)
A.企业环境
B.企业目标
C.企业特有属性
D.管理者的个性与经历
3.损失后的目标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C)
A.持续经营目标
B.收益稳定目标
C.生存目标
D.合法性目标
4.对领导者素质要求较高的组织结构是(A)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选择型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5.风险管理部门考查风险管理的业绩时,注重的是工作中所付出的与目标相关的努力。这是(B)
A.结果定向标准
B.行为定向标准
C.定性标准
D.定量标准
6.风险管理人员在分析风险时,最经常、普遍使用的方法是(C)
A.威胁分析法
B.事故分析法
C.事故树分析法
D.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7.对于新开发的项目来说,人们对于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此时常用的方法是(D)
A.编制风险清单法
B.事故分析法
C.事故树分析法
D.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
8.计算有形财产损失使用到的资产利用率的公式是(C)
A.资产利用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100%
B.资产利用率:尚可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100%
C.资产利用率: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定利用时
间*100%
D.资产利用率:累计折旧额/重置成本扣除残值*100%
9.人身风险中,会造成信用损失的是(A)
A.企业难以收回贷款
B.优秀管理者的死亡
C.年老
D.工伤
10.有一组数43,37,38,48,61.6,47.5,54,62,35.9,37,38.4,40.3,43.8,这组数共有13个数,则它的中位数是(B)
A.35
B.43
C.48
D.43.8
11.使用频数分布表描述数据时,需要估计每组的代表数值,一般使用每组最有代表性的估计值是(D)
A.众数
B.中位数
C.全矩中值
D.组中值
12.下列不适用风险避免法的情况是(D)
A.某种特定风险处理技术所花费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收益
B.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收益
C.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
D.在经济上如果采取该风险控制方法,收益小于成本
13.各种处理技术中最简单也是最消极的风险控制的方法是(A)
A.风险避免
B.损失控制
C.隔离
D.非保险转移—控制性
14.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A)
A.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也有不可保风险
B.只有投机风险
C.只有可保风险
D.只有动态风险
15.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A)
A.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B.总是高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C.可以低于也可以等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D.可以高于也可以等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16.对于处理那些损失概率高但损失程度相对较小的风险,通常采用的风险自留措施是(A)
A.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
B.建立意外损失基金
C.借款用以补偿风险损失
D.自负额保险
17.通过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我们可以判断风险的大小,即(A)
A.风险越大,人们的忧虑程度便越高
B.风险越大,人们的忧虑程度便越低
C.可计算风险损失的额度
D.可计算损失的概率,但不能确定损失的额度
18.保险公司集合了N个风险单位,每个风险单位应缴保险费p元,假定N个风险单位中有k个要出险,且每个损失Z元,保险公司关于这一项的经营管理费为r元。于是根据收支平衡原则就有(C)
A.Np=Kz
B.Np=Kz-r
C.Np=Kz+r
D.Np=Z+r
19.效用理论(uri1ity theory)是结合经济学上的效用观念和心理学上的主观概念所形
成的一种定性分析理论,它是由经济学家(C)于19世纪最先提出的。
A.马歇尔
B.凯恩斯
C.边沁
D.菲利普斯
20.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中,其核心部分是(A)
A.数据库
B.计算机软件
C.计算机硬件
D.运行RMIS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损失是(ABCD)
A.经济价值减少
B.非计划
C.非预期
D.非故意
E.折旧也是损失
22.风险管理成本包括(ABCDE)
A.人力成本
B.机会成本
C.物力成本
D.财力成本
E.放弃的投资机会带来的收益
23.风险管理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为(ABCD)
A.风险识别
B.风险衡量
C.风险处理
D.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E.分析风险
24.财产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形态有(ABCDE)
A.火灾损失
B.直接损失
C.收入损失
D.费用损失
E.租赁合同权益损失
25.风险自留是处理风险的最普通的方法,它可以为(ABCDE)
A.被动的
B.主动的
C.无意识的
D.有意识的
E.无计划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纯粹风险
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
27.风险控制
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
28.风险自留
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有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其实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
29.损失矩阵
是指用以反映特定风险在多种处理方案下的损失额和费用额的一种表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什么是忧虑价值?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
(一)忧虑价值是指对人们关于风险事故的所至后果不确定性的担忧的一种货币表示。
(二)忧虑价值有以下影响因素:
(1)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
(2)人们对风险损失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1.5分)
(3)风险管理的目标。
(4)决策者的个人胆识。
31.风险决策的原则是什么?
答:
(一)损失概率不知道的情况下:
(1)最大最小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大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2分)
(2)最小最小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最小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2分)
(二)损失概率知道的情况下;
(1)最可能发生的损失最小者为优。(2分)
(2)损失期望值最小者为优。(2分)
32.企业在责任诉讼案中可以运用哪些理由进行抗辩?
答:在责任事故发生以后,风险管理者应积极主动配合企业法律顾问进行抗辩,可以运用以下理由。
(1)根本没有责任。证明自己与受害方所受损失无关。
(2)自担风险。企业应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
(3)受害方有过失。
(4)最后机会原则。企业在以受害方有过失为由进行抗辩时,受害方可能会以最后明显机会原则胜诉。最后明显机会原则是指受害方虽然有过失,但若他能证明企业有最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受害方可从企业获得赔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
答:
(一)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分隔就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火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经他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个地点。分散就是通过加大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位的损失。复制是指在设置一份经济单位艘游的财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才可以被使用。
(二)分割和复制的特点:
(1)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
(2)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3)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
(4)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
34.试论理想的可保风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为什么投机风险不是理想的可保风险?
答:
(一)可保风险的构成要件:
(1)风险是纯粹风险,而不是投机风险。
(2)风向事故的发生时意外的,但风险损失本身是可以确定的。
(3)经济可行性。风险损失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4)要有大量独立的同质风险单位存在。
(二)投机风险是无法保险的,因为:
(1)投机风险有获利的可能,因而是风险损失的预测变得困难。
(2)投机风险有时表现为基本风险,其风险损失为一般商业保险所不能承担。
(3)投机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对某人是损失,但为他人可能是获利,因而对全社会而言,可能并无损害。
六、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4分,共14分)
35.假设某企业有一建筑物面临火灾风险。该建筑物价值500万元,其中可保价值350万元(已扣除土地及地基价格150万元),并假定如果火灾发生,必导致建筑物全损,同时引起间接损失100万元。针对这一情况,风险管理者拟定了三个风险处理方案:
(1)风险自留;
(2)风险自留并风险控制(通过安装损失预防设备来实现,该设备价值50万元,预计可使用10年,若遇火灾则设备全损),采用控制手段后可保损失下降1/3,间接损失下降一半;
(3)购买保险,保险费3万元。
假定火灾发生的概率为5%,但如果安装损失预防设备,则该概率降至3%。
要求:试按损失期望值原则进行决策分析,选出三个风险处理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答:
(一)计算损失期望值:
方案(1):E1=(360+100)*5%+0*95%=23(万元)
方案(2):E2=(240+50+50)*3%+5*97%=15.05(万元)
方案(2):E3=(100+3)*5%+3*95%=8(万元)(2分)
(二)分析:
方案(1)如果火灾发生,则损失460万元,如果火灾不发生,则无任何损失,且损失期望值E1=23(万元)
方案(2)如果火灾发生,则损失340万元,如果火灾不发生,则仅支出预防设备折1日费5万元,且损失期望值E2=15.05(万元)
方案(3)如果火灾发生,则损失103万元,如果火灾不发生,则仅支出保险费3万元,且损失期望值E3=8(万元)(2分)
按损失期望值原则,E1>E2>E3;所以,选择方案三为最优。